三年多没回国了,感觉国内的变化还是非常大的。
刚刚落地上海,就看到了上海公布的米其林名单。一看就乐了,艾玛这下吃过的星星又可以多出来一大把了,好多餐厅都是以前带着黄总当食堂吃的。前一阵看Atelier Crenn的片子的时候,看到主厨说,自己人生中吃的第一个米其林餐厅是自己小时候被父亲带着去的。当时我跟主播一顿艳羡,艾玛那么小就有好馆子吃也太幸福了。现在想来以后黄总长大了之后也可以装逼地说,我人生吃的第一个米其林三星是我在三岁的时候我姐姐带我去吃的。
哈哈哈哈哈。这个逼装的有点大。
前阵刚刚絮絮叨叨地说香港没什么中西结合的好餐厅,回头就发现被打脸了,其实Bo Innovation就算是一个。大概是以前一直都觉得他们家特别花哨而且被分子料理这个有点讨人厌的概念误导,所以都没有特别好的印象。这次来香港仔细研究了一下他们家的菜单,感觉还是很有吃头的,兴致又来了。
本来以为香港的餐厅位置难定,加上国庆假期和米其林进中国的风潮,感觉会订的很满。不过来了之后在酒店Concierge给打了电话还是轻轻松松就订到了符合我们紧凑行程的一顿午餐。他们家比较接地气的一点是,居然还可以微信联系,不过微信回信速度超级慢,等他们回复的时候我们都已经让Concierge定好了……
到了香港,一下子还有点不适应香港的物价,虽然换算过去跟纽约比还便宜了些许,但是我靠看数字感觉所有东西都好贵,看着午餐人均$730,晚餐人均$1980、$2380这种价格,我们两个土鳖,感觉,有点肝儿颤……
Bo Innovation的位置在湾仔一堆商铺旁边的一个楼里,周围气氛很香港,路况很复杂。本来我们尝试接地气地做叮叮车过去,结果一不留神就做错了方向,还好司机师傅很友好跟我们说不用付车钱,最后还是在跑马地的汽车总站附近找了辆出租车东拐西拐才摸了过去。
到了的时候迟到了,不过还好不影响座位。餐厅装修风格挺时髦的,我们带去的一个偏厅,里面只有三张桌子,阳光通透,挑高很高,倒是感觉也不错。
上桌了之后,桌子上放着一个很漂亮的盘子,感觉气氛很好。服务员还非常认真地跟我们说,他们这个盘子很有历史,建议我们拍个照片,还可以看看底下的落款。
本来以为就这么愉快地开吃了,结果我们拍完了照片,他们就把盘子拿走了……拿走了……走了……
主播说,人家这么宝贝的盘子,给你看看就行了,省的万一你吃着吃着给cei了还赔不起。
= =
点了中午的Chef Menu,送上来菜单,一次性毛巾擦手。擦着擦着我突然觉得闻到一个抹布味儿,仔细低头一闻,我靠,这桌面,肯定是拿着一块臭抹布擦的,一股湿臭不说,还有很多碎屑。跟服务员说了之后,服务员也是勉强拿了块新毛巾擦了擦解释说因为我们的桌面表面是粗糙不平的所以容易有碎屑,然后就若无其事地拒绝了我们换桌子的要求……
好吧这个理由勉强可以接受,可是那个臭抹布味儿怎么办?时不时地飘来一股味儿,搞得心情特差。于是我就使劲拿着擦手毛巾把桌子重新擦了一遍,稍微好一点。
因为这个抹布味儿搞得我像杨阳洋一样撅着个嘴一脸不爽,不过很快第一道开胃菜就上来了。
上来的是一个小吃袋模样的东西,撕开之后里面是一包鸡蛋仔。鸡蛋仔做的很别致,基本是鸡蛋仔的模子,做的鸡蛋仔味儿的脆皮,里面则是橄榄菜、金华火腿丝和青芦笋,味道咸甜,带着蛋香,挺好吃的,我跟主播抢着吃……
面壳的质地也不错,担心可能会不好掰开或者掉很多渣的问题都没有发生。
吃完感觉应该喝点儿什么,看他们的茶单挺有特色,点了一壶白牡丹,茶具上来造型挺别致,茶也不错。
接下来是单点的一个招牌菜,Caviar加烟熏鹌鹑蛋。单价HKD280,感觉有点儿贵,就只点了一只。
上来造型很漂亮,我问服务员Caviar是什么Caviar,他说是Sturgeon。。。
- - 当我傻是不是……
鸟窝状的面衣,里面是烟熏鹌鹑蛋,上面是一小撮Caviar加上一小片金箔。Egg on Egg的意思还不错,味道下去嘛——鹌鹑蛋就是那种超市论斤卖的烟熏鹌鹑蛋的味道,烟火气比较重,口感也偏硬。此外这颗蛋烟熏的味道过重,基本上除了烟熏蛋的味儿别的什么都吃不到。
想法有点妙,因为东西方吃鹌鹑蛋的感觉很不一样。不过,理想中这道菜的出品应该是烟熏的味道再淡一点,然后稍微再加点儿别的调味让这个口味更丰富内敛一些,蛋白再柔嫩一些,蛋黄最好是溏心的,上面最好再加一点什么让Caviar的味道再出来一些。
这几点都没做到,所以勉强给个中评。还好只点了一个,不然还挺亏的。
SCALLOP
shanghainese “jolo”, woba, sugar snap peas, avocado, lemon
上菜速度有点慢,等了半天终于上来菜单的第一道菜。
首先服务员在桌子上放了一瓶上海糟卤,跟我们介绍说接下来这道菜,会有糟卤在里面。然后他们就把糟卤拿走了……
菜上来之后是一碗造型挺漂亮的扇贝,刺身的做法,少许腌制了一下,也许用的是糟卤,调味比较清爽,不过糟卤的味道吃不太出来。扇贝本身质量还不错,清甜嫩滑,搭配青豆、紫薯、菜花、锅巴脆米,口感层次蛮丰富,余味还有些花椒油的味道,很清爽,也蛮新奇。
桌子上没有什么餐具,在服务员的提示下我们才发现桌子下面设计了一个抽屉,里面打开一堆刀叉。
UMAMI
kitimat spot prawn, har mi oil, “wok air” powder
接下来还是展示品。又上来一壶红油,和一小罐虾干。
然后食物的部分上来的是一小碗红红的面,上面躺着一颗斑点虾。虾肉是半生的口感,新鲜肉嫩,吃的时候把桌前那壶红油倒进去。油是虾干熬出来的虾油,味道很浓很香。面条口感也很滑,还有少许甜瓜丝和不知道什么玩意的粉,查了一下说好像是提升镬气的粉。不管怎么说,吃起来确实有着一股港式炒面味儿,
味道还蛮好吃,不过虾油倒多了是有点腻,倒少了吧面条又拌不开口感不好。感觉差点儿酱油,不过加了酱油可能又不像炒面像拌面了。
MOLECULAR
“xiao long bao”
接下来是他们家的招牌分子小笼包。
怎么说呢,分子料理在我印象中大概是个不太讨人喜欢的概念。虽然“分子式料理方法”这个东西在餐厅中是越来越普遍,不过那些我们印象中以分子料理出名的餐厅,早就不愿意在自己的餐厅里提到这个词儿,因为这只是一个方法论,而餐厅可以代表的东西应该远高于一种方法本身。
当然,他们爱这么叫,就叫着吧……
前脚刚刚在Benu吃过精彩绝伦的龙虾小笼包,后脚就在这里吃到了正宗口味小笼包的分子版本。造型是个球,上面有一根醋腌过的姜丝,摆盘挺可爱的,像一对猫眼。一口下去就是常见的爆浆球,表皮是轻薄且柔软的面皮质感,比包子皮稍微更有弹性一些,里面则是一个类似小笼包汤汁的味道,不过比汤汁更浓郁一些。味道,大概是富春小笼的水平,确实是满满一口小笼包的味道。个人感觉调味上可以再做的更高明一些,不过这种真实还原的程度也还可以接受。
FOIE GRAS
“mui choy” caramel ice-cream, green apple, ginger bread
接下来是鹅肝,上来的样子货是梅菜。
梅菜入了冰淇淋,搭配青苹果泡沫,和薄姜饼。鹅肝煎的还不错,表面呈现出一种农家大块炒鸡蛋的质感,火候比较足,所以基本是全熟的,表皮也有点类似农家炒鸡蛋的偏干的口感,不过内里还是保持了不错的鲜嫩度。吃起来也是没有筋的一块好肝。
调味本身比较简单,所以单吃略显油腻。搭配的青苹果泡沫和咸甜口味的梅干菜冰淇淋都是不错的选择。
MAO TAI
hawthorn, lemongrass, passion fruit
国酒茅台来了,这次以为是样子货,结果服务员说还可以加,主播也没客气,都快把酒倒光了。
茅台这道的造型也很霸气,一个现代版本的爵杯,上面还写了“魔”字。里面装了汤,汤是泡沫的质感,汤味是山楂、柠檬草和热情果的混合,总的来说所有果汁加了热情果之后基本就只剩下了热情果的味道。余味能喝出一些茅台的浓香。
杯子还是很炫酷的,拿起来感觉豪气万千,“兄台,干了这杯酒!”
WILD BLACK COD
lotus
这道黑鳕鱼算是很清淡的一道菜,搁在鹅肝和茅台之后,肉菜之前,有点折子戏的感觉。
这是比较好听的说法。当然从造型上来说,这道菜是我整顿饭里比较喜欢的一道,颇有些意境之美,主要是那个可爱的小荷叶太好看。搭配的是一块很规矩的黑鳕鱼,莲子泥,加上很清淡的高汤。味道嘛,是有点没有存在感。
肉菜可以二选一,我们自然是一样来了一个。
LANGOUSTINE
black truffle, cauliflower risotto, salty duck egg sauce, pickled cauliflower, english mustard foam, duck jus
第一份是喜闻乐见的鳌虾,不过造型上看感觉像一份甜点……
做法有些惊喜,鳌虾包裹中餐喜闻乐见的咸蛋黄,紧实的虾肉新鲜弹牙,咸蛋黄味道处理的很细腻,配菜的部分亮点不多,大部分的玩意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黑松露的Puree做的蛮好,一点点少许点睛了一下。
SAGA-GYU BEEF
black truffle, “cheung fun”, soy sauce, taro
($200 supplement)
佐贺牛搭配了一个很炫酷的刀,这个刀真的很好用,感觉是一款杀人越货的利器。
这份佐贺牛做的造型比较朴素,不过味道还不错,肉质比我们喜闻乐见的宫崎牛要粗一些,纤维感比较重。火候处理的很好,处于七八分熟的状态,但是依然还挺嫩,也能吃出雪花的感觉和牛油香。芋头的搭配挺舒服,一大坨黑松露puree的味道也不错,少了些新鲜黑松露的刺激,不过保持了一种醇厚的鲜美。
COCONUT
palm sugar, desiccated coconut chocolate, piña colada, cherry, pandan avocado
最后就来到了甜点部分,很简单的一个甜点,一堆巧克力粉块儿,冰淇淋,水果味的泥,最后是急冻的椰子。椰子让我们想到了Alinea,不过这里的总体味道比较简单。也算是个还不错的结束吧。
最后离开我还说要不要等着是不是还有小甜点,不过也没有。临走的时候拍了一下他们墙角的柜子,就是之前展示的所有调味品。
从窗户看出去的感觉很香港。
当然也有一种,哎呀,整个香港不就是个巨型Chinatown,的感觉。
吃得挺开心,最后愉快地总结一下这顿饭:
1、一餐Tasting是一个比较中规中矩的Tasting的设计,起承转合上没有太多琐碎的连接,味道上每道菜的过渡有时候略显生硬,重口味和淡口味起起伏伏的也是有些随意。当然考虑到他们家的午餐基本上是个四折版的晚餐,所以也许晚餐Menu有着更完整的设定也说不定。
2、美味度上来说还是颇为精彩的,每道菜基本上都能达到好吃的程度。东西方口味、技术、美学的结合也是很自然,不矫情。菜色设计上,个人比较喜欢前面色彩比较丰富的几道,后面主菜用同色调的设计,从配菜的range和层次感上来说,都略显单薄。不过这也是个人喜好,他们能做到东西方的融合这一点已经非常讨人喜欢了,可以感觉到很多菜是真的有很认真的在发掘中餐味道和香港味道,并且很自然地和西方的技法及审美融合。
3、器具的选择也算是印象不错的加分项,每道菜都跟餐具有着匹配的设计。虽然好几道都很自恋地打上了自己家的名字,不过也算是一种特色。环境上设计的也算新潮有趣,高级餐厅的氛围和周围接地气的街区的对比也感觉很有香港特色。
4、服务是真的不怎么样。我们姑且把桌面上的臭抹布味儿当作是一个bug,但除此之外也还是有不少其他的问题。开始的时候上菜的节奏很慢,被我们催了一下才提到比较合适的速度。服务员不管老的还是年轻的介绍起菜品来都像是背书,问起问题来也是往往答非所问。语言上吧,就粤语还行,英语次之,普通话讲的还不如英语清楚。再加上服务员不咸不淡的态度也算在香港吃过的餐厅里比较清奇的。实在是不像一个米其林三星应该有的服务水准。
5、跟我们此前吃过的大部分做Tasting三星二星比较参考的话,我觉得Bo Innovation除了在分子料理这个点做宣传以外,还可以再提炼出一些更精神的更具文化性的概念出来,把餐厅的故事讲的更圆一点。现在他们一顿饭下来留给我的印象就是,跟他们家的厨师还蛮像的,有点炫酷上天但是少点沉淀,有点自恋但也有些自负,长相有点辣眼睛,不过确实才华横溢。
可是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餐厅,又精彩,又谦虚,还很努力。
所以这种狂拽炫酷的餐厅,大概也就注定,只是我们漫漫征程中的某一款过客吧。
名称:BO INNOVATION 厨魔
口味:★★★★☆
创意:★★★★★
服务:★★★☆
环境:★★★★
性价比:★★★★
综合评价:★★★★
哇 博主回国玩去了么
上海有推荐的馆子没 下次回国就可以去试试了
哈哈 喜欢吃啥 我慢慢发掘
特坑爹的餐厅,我还等你吐槽西红柿呢可是你没点!
午餐感觉还好呢 西红柿是什么啊让你这么愤恨哈哈哈哈
我给你发图,btw 2014年万圣节杀人案就发生在餐厅那楼的上头
报告 喜欢吃好吃的肉 和 青菜叶子!等着博主慢慢发掘了
博主啥时候回纽约?要在上海呆很久么?
博主回国啦 一时半会儿不回纽约了 不过美国的东西还没发完 还有不少馆子没写
回国好 回国好吃的多
祝博主在国内一切顺利哦~
哈哈 谢谢🙏
哈哈,有没有怀念光头啊
哎马 回来头一个月还挺高兴的外卖可以点各种中餐 现在看到外卖都烦了。。北京的西餐都好糟糕 上海拿星的那几个西餐除了紫外线别的都吃过也没啥念想。。
有空直接去日本吃吧!!等着看你写日本的
博主,你是不再看这个博客了么?好久没见你更新了,你还在么?
博主在呐 只是比较懒。。
博主!我想跟你做朋友!
欢迎啊哈哈
PHLEKSIN大神最近怎么都没更新了,在国内的话求约饭啊,哈哈
哈哈可以啊 你坐标哪里
博主都不知道去了哪里了,回国以后是不是太忙了?
活着活着 过一段时间更新哈哈
牛,那个鹌鹑蛋笑死我了,多少钱一份啊!
看到价格了。抱歉
👐哈哈 官网应该也能查到现在的价格 估计没变
谢谢